近日,某虚拟运营商因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,董事长王某及部分高管被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🀅院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。
2019年3月,云南昆明警方接报一起案值30万元的网络电信诈骗案。该诈骗团伙成员实施诈骗时使用的微信号,都来自昆明市一家名为“黑兔子”的工作室。这个工作室为了大批量盗号,回收、购买了大量的电话卡,而为这家工作室🏅提供电话卡是某虚拟运营商。
据介绍,该虚拟运营商“黑兔子”工作室使用ꦫ电话卡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下,仍源源不断为其提供大量电话꧃卡,并违规开通高级权限,为下游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。
这起网络电信诈骗案披露了互联网黑灰产链的多个环节,其中,被查获的电话卡就是链条上的“黑卡”。
什么是“黑卡”?
“黑卡”就是用于账号注册、短信收发、对外呼叫的手机号码等电话卡,在互联网🐲业务黑灰产业链的上游工具组。
根据《互联网业务安全全景图》显示,互联网业务黑灰产业链分为上游、中游、下游。上游工具组主要提供各类破解工具、打码平台、伪造工具、代理工具等。中游是信息组,主要🔯是提供社工库、垃圾注册、盗号、洗号、信息盗取、数据爬虫等。下游就是变现组,所谓变现就是把非现金的资产和有价证券等换成现金,互联网黑灰产业的变现就是实施骗🔴贷、欺诈、刷单、刷粉、薅羊毛等风险攻击。
黑灰产业链是指利用计算机、网络等手段,基于各类♛漏洞,通过恶意🌊程序、木马病毒、网络、电信等形式,以非法盈利为目的规模化、组织化、分工明确的群体组织。黑灰产行业有如下三个特征。
以牟利为目的:黑💞灰产是以牟利为目的,对于业务的攻击与获利的投入产出比要求较高。当攻击成本与收益持平、甚🍷至高于收益时,则会放弃风险攻击。
熟悉网络和业务流程:黑灰产需要熟悉业务流程以及✨防护逻辑,发现业务存在的漏洞,寻找牟利路径,然后设计风险攻击手段꧙。
熟练应用各类技术工具:黑灰产熟练应用💯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移动互联网等技术,开发出了验证码❀自动识别、群控、模拟器等工具。
“黑卡”在黑灰产业链的作用
“黑卡”主要是非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:一类是非实名认证的手机号,其中虚拟运营商的手机号码最多;一类是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认证的手机号码🍬;还有一类是物联网卡(三大运营商为物联网提供的移动通信接入业务,💎仅能用于上网、发短信等)等。
分析显示“卡商”、运营商代理、接码平台等是“黑卡”的主要提供者,称之为“卡商”。
“卡商”们拥有大量特定号段的电话卡,手机卡的数量往往达到几千张,这些手机卡来自不同的运营商。通过小规模、多批次的方式流入市场。其中,很多手机号段下集中了几千个“黑卡”,甚至是连号的号码,估计这与运营商经销商、内部员工的个体行为关系非常密切。为了牟取利益,部分人员会冒着违规的风险,寻找手机卡管理的漏🐲洞,将部分号卡批量出售꧅给卡商等组织者。
很多“卡商”将“黑卡”插入💃猫池,通过🏅接码平台或者直接租赁给黑灰产,就能够进行批量的号码呼叫、短信集群收发等服务。
由于“卡商”通常与运营商的经销商有着固定而密切的合作,还会通过“养卡”来提升躲避监管的概率。也就是说在开完卡的前几个月中,大量模拟正常用户的操作,让监控系统误以为这是正常的电话卡而对其放松监管。总之,“黑卡”的申请、实名信息伪造、利用等流程非常成熟,黑灰产只需要付费即可获得大量ไ“黑卡”。
2018年, ,39%的“黑卡”来自虚拟运营商,其次是中国联通(31%)、中国移动(24%)和中国电信(6🐬%)等传统运营商。由于实名制把控不严,渠道管理失控☂的虚拟运营商号段成为骚扰电话、垃圾短信、电信诈骗的重灾区。
分析发现,黑灰产使用的手机号码分布与地♊区经济发展、手机用户量有密切相关:手机用户量大的地区,黑灰产的号段数量越多;经济越发达的地区,本身就是黑灰产首要瞄准的区域,这也是“黑卡”集中的原因之一。
齐抓共管防范“黑卡”滥用
围绕“黑卡”的ಌ购买、激活、使用已经聚集了庞大的利益关系。因此🅠,控制“黑卡”是一项长期任务,也不是单方面的措施就能够奏效的,需要监管、运营商、企业等多方面的力量汇聚,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。
从监督角度来看,电话卡认证实名的法律法规已经证明对于抑制黑卡数量、提升“黑卡”获取难度有着至关重♏要的作用。因此强化此法规的力度、封堵相关的漏洞、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打🌱击仍然非常有必要。
从运营商角度来看,由于大量的“黑卡”通过内部员工、部分代理🅺商流出的,因此建议运营商加强对内外部的管理,并对市场上存在显著异常🦹的号段与手机卡进行严密监控,并及时采取管控措施。
从企业运营角度看,顶象风控系统能有效识别并控制“黑卡”在平台上进行批量注册、登录等,在技术和业务上做好多维度的防控,从而有效防范黑灰产的肆虐,保障业务的健康运营꧋🌳。
针对“黑卡”的治理
虽然管理部门明令禁止发放无实名登记的手机卡号,但事实上依旧有“假实名制”的手机卡在黑卡市场内流通。
2010年起,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手机用户实名登记制度。
2013年9月1日开始,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对新增固定电话、移动电话(含无线上网卡)用户实施真实💜身份信息登记,严格实行“先登记,后服务;不登记,不开通服务”。
2015年1月,工信部、公安部、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印发《电话“黑卡”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》,并且自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,在全国范围联合开🃏展电话“黑卡”治理专项行动🎐,重拳整治“黑卡”。
2016年5月,工信部发布《关于贯彻落实〈反恐怖主义法〉等法律规定进一步做好电话ౠ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工作的通知》,通知中明确规定,未实名的用户没有进行信息补登,运营商可停止其通信服务,并要求通信企业确保在2016年12月31日前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率达到95%以上。
2016年11月4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✅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的实施意见》。该《实施♉意见》指出,各基础电信企业要加快推进未实名老用户补登记,在2016年底前实名率达到100%。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补登记的,一律予以停机。
2017年6月1日实施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第二十四条 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、域名注册服务,办理固定电话、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,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、即时通讯等服务,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,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。用户不🐎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,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。